聯絡我:nerdjellyfrog@gmail.com

      這篇文章本來寫了很久,卻總差了臨門一腳,為了不使殘稿成為殘念,還是寫完,更特地選在這天特別的日子發。這篇亦算是為「內行人」而寫--也就是說,要大概知道盧凱彤其人其事,如果你真的不知道她是誰,請從這刻開始聽她的音樂吧!

 

文章標籤

Spenc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這陣子有一連串關於電影La Vie d'Adèle和Carol的新消息,首先是La Vie d'Adèle橫掃Lumière Awards(有法國金球奬之稱),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演員(Léa Seydoux,以La Vie d'Adèle與Grand Central兩片的演出獲得肯定)與最佳女性新演員(Adèle Exarchopoulos)(典禮照片)。而法國時間1/31公佈的凱薩獎入圍名單也可說是大獲全勝,入圍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演員(Léa Seydoux)、最佳女性新演員(Adèle Exarchopoulos)、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剪接及最佳音效,雖然我跟大多數人一樣為Adèle沒入圍最佳女演員抱不平,但畢竟她還年輕,就孔融讓梨給Léa一次嘛!能夠看到她們兩人及導演Kechiche再度受到肯定,我個人還是非常開心!至於今年另外一部讓我癡迷的片--L'inconnu du lac (Stranger by the lake)也入圍了很多項凱薩,也令我興奮不已。(附上導演的最新訪談Léa Seydoux也登上了本季Vanity Fair的封面)

文章標籤

Spenc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出乎意料,卻也不算太意外,今年金球奬La Vie d'Adèle又敗在La Grande Bellezza的手上,兩部片雖然都是歐洲藝術片,風格內容卻截然不同,我很好奇此片為何在坎城沒拿到任何獎項,卻又在今年的Award Season大放異彩(很有可能於Bafta及奧斯卡再次掄元)。我雖然沒有很喜歡La Grande Bellezza,卻還是很佩服導演將羅馬的美,義大利的瘋狂拍得淋漓盡致,看完真的只想買機票直奔義大利。至於La Vie d'Adèle到底輸在哪一點上,我現在也弄不清了,評審太保守、太恐同?!La Vie d'Adèle太法國?!抑或是爭議太大,La Grande Bellezza比較算是四平八穩卻又不失水準與格調的選擇?至於奧斯卡,也很出乎意料地沒有給La Vie d'Adèle半個演員項目提名,所以只能期待Bafta與César能有比較好的表現(Bafta大概也是La Vie d'Adèle與La Grande Bellezza之爭,而The Act of Killing我直覺會得最佳紀錄片),不過La Vie d'Adèle也已經拿了N個美國影評圈的最佳外語片了,如同我一再強調,奧斯卡已經不重要了(事實上我已經很多年沒關注奧斯卡的新聞了,除了去年的李安及少年Pi與有特別注意,我希望自己不要太過美國中心),但今年是Ellen主持,還是要看阿。(補上金球奬外語片入圍導演論壇影片)

     再談談今年的金球奬,Amy與Tina比去年更棒(順便恭喜Amy Poehler!),不愧是我的夢中情人們(花痴),而Cate Blanchett也不負眾望地拿到戲劇類最佳女主角(她今年99%會拿到她的第一座奧斯卡最佳女主角),而她在金球奬的造型也真是美呆了,我好期待這樣的Carol阿!

文章標籤

Spenc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很抱歉我沒有在第一時間公佈金球奬入圍名單的時候就上來打這篇文章--事實上我也一個月沒有更新部落格了,因為得了重感冒,病了一陣子。回到正題,因為在法國上映時間不符奧斯卡外語片報名資格的La Vie d'Adèle,不負眾望地入圍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官方入圍名單),但是Adèle Exarchopoulos卻沒有入圍戲劇類最佳女主角,還是讓我大呼失望(今年的入圍名單我算是相當滿意,很多艾美獎上被忽略的演員或戲劇都有獲得入圍肯定,電影類的入圍名單也很完美)。大概在一週前,全美各地的影評人協會公佈他們的今年各大電影獎項,九成以上的女主角獎項都被Cate Blanchett拿走了,只有洛杉磯(Cate與Adèle並列)與猶他(給了Adèle,不愧是Sundance大本營)除外,雖然Cate也演得很好,但Adèle明顯勝出,或許是迫於人情壓力吧,該給天時地利人和的Cate一個遲來的肯定,而超年輕的Adèle未來還有機會,但在我心中Adèle就是今年的無冕影后

      而我也想稍微分析一下金球外語入圍名單,我第一部會淘汰掉的就是The Wind Rises(風立ちぬ),無論是在細節或是劇情上都完全不敵其他四部(但也有可能因為人情壓力而獲獎,畢竟是宮崎駿的最後一部片);The Past(Le passé)可能是我第二部會淘汰掉的,在劇情上沒有辦法與導演的名作《分居風暴》相提並論,只能說是不夠完美的好作品,而在坎城也敗在La Vie d'Adèle手上,甚至連奧斯卡外語片都沒入圍,我不覺得此片會成為金球黑馬;剩下的三部是我認為比較有可能廝殺較量的作品,The Great Beauty(La Grande Bellezza)雖然在坎城也是La Vie d'Adèle的手下敗將,但卻拿了今年的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打敗La Vie d'Adèle),我也進了電影院看了此片,拍得非常好,非常美,非常Fellini(配樂簡直完美),如果金球的評審們偏向歐洲口味的話,此片拿奬不無可能(今年坎城的評審偏向美國口味);至於The Hunt(Jagten)可能會是黑馬,各方面都在水準之上,雖然也有爭議性,但不如La Vie d'Adèle爭議大,不喜歡Fellini風格的人也有可能會投這部片,但整體來說,我還是非常非常看好La Vie d'Adèle會拿奬,甚至可期未來凱薩的橫掃,我覺得有沒有奧斯卡真的沒那麼重要了。

文章標籤

Spenc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近日真的稍嫌忙碌,有一陣子沒上部落格更新文章了(也是因為懶),也沒追蹤到太多關於La Vie d'Adèle的消息,所以只能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讀書及觀影計劃(理想版,通常不會有那麼多閒暇時間)。

 

文章標籤

Spenc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1863  

      到紐約市旅遊5日,恰巧為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 (La Vie d'Adèle)在美上映首週,當然我也忍不住去看了第三次,在影院前除了電影海報外,還另外放了一張紐約時報影評的大字紙板,這篇是我近期看過最好的評論之一。文章裡面提到了電影裡提到的很多文本(這是被大多數影評忽略的部分。我自己是在看到這篇報導的前一天,整理筆記時才意識到這些文本與電影的關聯),包括電影中Adèle很喜歡的作品《La Vie de Marianne》(電影除了改編Julie Maroh的圖像小說外,亦有部分是其實是改編了Pierre de Marivaux的這本書,由原文電影標題可見端倪,英文版標題可以說是完全抹殺了這個巧合。Kechiche可能是Marivaux迷,他的《L'esquive》(愛情躲貓貓)英文版譯名也用了Marivaux另一本書的書名Games of Love and Chance)、沙特《L'existentialisme est un humanisme》及希臘悲劇《Antigone》。接下來會寫看第三遍的心得感想,這次劇透的部分可能就頗多了,想保持觀影樂趣者請自行斟酌。

文章標籤

Spenc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各位看官們,雖然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 (La Vie d'Adèle)本週五就要在美國上映了,但這場鬧劇還沒結束呢!導演Abdellatif Kechiche在網站Rue98上放了公開信(法語原文THR的部分翻譯報導),多處抨擊Léa Seydoux對他的毀謗,說她是傲慢、被寵壞的小孩,指控她欺騙且操控媒體只為了增加知名度與曝光率,非常投機,甚至不惜法庭見。

     愛渲染的媒體照例只翻譯了最有爭議性的一部份,但原文非常長(據稱超過6200字),等我整篇看完後或是有後續報導澄清,我再補充到這篇裡。放上幾篇近期我覺得比較好的訪問,讓我瞭解更多這部片的內幕(1 2 3 4);以及三篇關於性愛場面的討論文章:(1 2 3

文章標籤

Spenc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至蒙特婁旅遊3天,在街頭閒晃時偶然瞥見這張海報。

IMG_1305  

文章標籤

Spenc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a Vie d'Adèle的法國製作公司CANAL+最近在網站上放上一段4分多鐘的新片段(法語),兩人沈默相視的片段真的太美太迷人了,放上另外兩個訪問片段(1 2)。而英國獨立報在網站上登了一則訪問兩位主角的文章,這場導演與演員隔空互嗆的鬧劇可能更掀波瀾。我很好奇,是因為英語非兩人母語,表達上有落差,還是被記者問題誘導,其中這段“ Did they ever worry they were merely playing out a male fantasy? “Yes. Of course it was kind of humiliating sometimes, I was feeling like a prostitute. Of course, he uses that sometimes. He was using three cameras, and when you have to fake your orgasm for six hours... I can't say that it was nothing. But for me it is more difficult to show my feelings than my body.”是我看過這麼多相關新聞中用字遣詞最強烈的,演員跟導演有嫌隙大家都知道,公關公司應該也想避免更深一層的關係惡化,怎麼還會有這樣的訪問內容,而且是在上映前夕才放上網,我不排除宣傳的可能(歐美皆是本月電影院公開上映)。補充:Kechiche的回應在(內有最新劇照)

      另外英國流行文化網站Pop Culture Hound最新一集Podcast訪問原著漫畫作者Julie Maroh(可搭配我之前的這篇文章),除了驚艷于她英語的表達能力之外,這集訪問更啓發了我很多。Maroh在訪問裡談到她不希望Blue被貼上同志標籤,卻也希望此書能幫助到酷兒青少年。這是我至今仍覺得很矛盾很複雜的事情,同性戀者無論怎麼樣都是少數群體,想在各種地方看到自己的身影很正常(這就是為什麼能見度如此重要),自然而然形成一種次文化(看AE的火紅就可得知);而公開的同志名人不想被模糊焦點,否定本身才華也很正常,但完全拒絕談自己跟同志社群的關聯,我不認為高明到哪裡去。如我在之前的部落格所說,同志粉絲其實沒有盲目到去喜歡自己不喜歡的事物--只因為你也是同志,而是喜歡你的特質、才華,同志身份只是讓粉絲更有認同感。在這點上我就很佩服HOCC與Tegan and Sara,她們除了自己本身在音樂事業上的不斷精進之外,更善用自己的影響力幫助同志社群,同志身份對她們來說很重要,沒什麼好避談的,接受同志身份是自己的一部份,擁抱這個身份帶來的一切。

文章標籤

Spenc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影集Dexter最終季結局在上星期日播出了,我最鍾愛的影集就這樣完結了,心情很複雜。我在此部落格不下一次訴說我對Highsmith的喜愛,對我來說,Dexter就像是影集版的Tom Ripley系列,只是更美國(Ripley系列風格很歐洲),更邁阿密,更拉丁。沒想到八季這麼快就過,不久前才跟我最愛的喜劇30 Rock說再見(順道一提,Tina Fey以30 Rock的最後一季於此次艾美獎拿下最佳喜劇類編劇),沒想到這麼快又要跟Dexter道別。我一直很喜歡「模糊道德界線」的戲劇或是小說(類似影集還有韓劇《魔王》),能夠挑戰自己的善惡觀,何況人生並不是非黑即白,而相對於某些道貌岸然的宗教界人物,Dexter雖然是個psychopath,卻更真實,更有血肉。Dexter結局雖然被大多數粉絲痛批,我個人卻還算滿意。依西方人的天堂地獄善惡觀,Dexter不只得死,還得下地獄,但真實世界並不是那麼單純「惡有惡報」,有時甚至「善有惡報」或是「惡有善報」。我認為這個開放式結局讓Dexter比死更痛苦,他失去他在世界上唯一珍視的一切--不是生離就是死別,他要獨自面對接下來的人生,這是最殘酷的罪與罰,我覺得甚至有些無間道的味道。總而言之,再見了,Dexter!謝謝你們陪伴了我這麼久。

comic-con-2013-jennifer-carpenter-gets-tearful-as-dexter-bids-farewell  

文章標籤

Spenc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