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ailway Man:因為套票選片限制,不得已而隨便選的片子。有影帝Colin Firth與影后Nicole Kidman加持演出,卻還是挽救不了劇情空洞老套的事實。由真實故事改編,一名英國工程師在南洋被日軍俘虜後受盡虐待折磨,一生都走不出陰影,遂決定面對過去,回到故地,找到當初毒打他的日本士兵,發現對方也走不出戰爭的痛苦回憶,盡釋前嫌,成為好友的故事。此片節奏剪裁都頗拖沓,尤其是男女主角的感情線,不夠深刻又嫌多餘。我真的看不到一半就很想離席走人,但我的座位在中間,不好意思打擾其他人,很後悔為什麼沒把票送給排在Rush Line的人。唯一的啓發或感想就是:戰爭超級殘酷,無論勝敗,兩造平民一定是受害最大的一方,沒有人能倖免。而只有沒經歷過戰爭的人才會好戰、支持戰爭(是的,我就是在說全世界腦殘的極右派們)。這部片跟下一部片--宮崎駿的風起,很能共鳴互補(日軍 vs. 英美軍),只是此片真的相形見絀很多。

 

      The Wind Rises(風立ちぬ):宮崎駿的退休作。在日本上映有一段時間了,爭議不斷(不只是政治上的爭議,還有關於此片整體製作粗糙,要不是掛宮崎駿或是吉卜力之名,根本就是無聊電影的評論)。我在去看這部片之前,聽了太田光在廣播中的評論,他指出這部片「不細工」是最大的問題。我也有一樣的看法,這部片相較於宮崎駿巔峰時期或是近期的幾部片,無論在劇情或細節上都比較不注重,不若以往細膩,但,宮崎駿畢竟還是宮崎駿,片子中很多細節還是非常動人的。由真實故事改編,讓我深感有時人生反而比戲劇更戲劇化。我從電影剛開始的5分鐘左右就哭了(但我忘了那幕是什麼),一路斷斷續續的掉淚(但我身旁的人似乎都很無感,或許是因為英文字幕不太能表達原意精髓的關係吧),到片尾宮崎駿的名字秀出來,全場一起拍手時應該是我哭得最慘的時候(片尾曲也超催淚),直到散場時我還在拭淚。或許是對宮崎駿有太深的情感,我沒辦法中肯的評價這部片,所以就留待大家自行進戲院評價了。在此要謝謝那位免費送我票的不知名人士,排了5個小時,等到的終於是天堂。補充:可搭配《螢火蟲之墓》一起看(但整片都是關西腔聽得我好吃力)。

 

     Stay:這次選片的時候,刻意的選了很多魁北克的片子(以下三部都是)。此片的導演出生成長于德國,而後在加拿大居住超過20年,這次她選擇將電影的背景定在愛爾蘭與蒙特婁,這兩個文化交融看似頻繁卻也固守自身文化之處。Taylor Schilling(尚未出演OITNB之前)飾演的Abby及Aidan Quinn飾演的Dermot是一對住在愛爾蘭年齡差距頗大的情侶,某天Abby發現自己懷孕,Dermot無法接受將小孩生下來,認為必定會影響兩人關係,兩人鬧僵之後,Abby決定獨自返回故鄉蒙特婁探望父親與故友,思考兩人未來的可能性。分隔兩地的兩人,經過一連串事件考驗,被迫回顧最不堪的過去,進而面對自身現狀。生老病死或許只有一線之隔,該如何處理各種狀況真的就是成長的契機。這是一部好精緻的片子,劇情的細節、演員的細部動作和鏡頭捕捉的畫面都很精心刻畫。本來我錯過此片在tiff.的首映覺得很扼腕(Taylor與導演等人一起出席QA),此片的第二次放映我才去看,仍大受感動,在推特上@Taylor訴說感想,居然還被她轉發,真是嚇死我了!另,導演獨自出席第二場放映QA時,特別談了女性電影工作者的種種議題,我深受啓發。

 

        Sarah Prefers to Run (Sarah préfère la course):今年片單中的最大驚喜!一部關於青春與跑步的片子(讓我不禁想到鄭有傑的《陽陽》),沒有類似青春電影的陳腔濫調,剪裁合度,我看完電影之後就完全成為導演Chloé Robichaud的花痴粉絲了(導演也是lez啦,但選片時我並不知情)。同為新生代魁北克導演,我覺得她比Xavier Dolan有才華多了,很懂得收斂跟節制。電影中處理性覺醒跟親情的角度動人而不煽情,台詞及背景細節常常令人會心一笑,有種渾然天成的幽默,加上女主角Sophie Desmarais的演出實在太特出(本尊今年27歲,卻演出高中生到大學生的過渡階段),戲中對白不多,卻光用眼神就能說服人。此片的中心哲學--「做出選擇之後就不輕易言悔,活在當下,開心很重要。」真的很打動我。而導演在QA中談到的許多人生觀都跟我極其相似,對劇情的處理也跟我的想法不謀而合,一上台就先感謝觀眾這點更是讓我深中我心(畢竟沒有觀眾,再好的片子也無人欣賞,希望被人看見,也是我開部落格的初衷)。片中其實有暗示女主角是同志的可能性,但導演在此處就真的留白的非常好(在QA中導演被問到這個問題,她說她如果拍續集,女主角肯定會是gay,但在本片中不想扼殺想像空間與一切可能性。相較於Around the Block,同樣是女同導演,Chloé對電影中的同性情感處理得很好),有些情節還讓我聯想到La Vie d'Adèle。我真的花了好多篇幅在花痴Chloé,尤其是散場時她與演員站在場外跟觀眾寒暄,我瞄到一眼本尊真的就被電到,很nerd很可愛(照片看起來還好),總之這部片在我心中有特殊地位,上面寫的可能不是很中肯(笑)。本片有入圍今年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

 

     Une Jeune Fille (A jouney):魁北克導演Catherine Martin的新片,深受Bresson《Mouchette》的啓發。一個女孩在經歷一連串家庭變故後,一人旅行到母親的回憶之地Gaspé,後遇到一名沈默寡言的男子,共同生活。兩個寂寞的靈魂相遇,擦出的火花不是愛情,不是親情,卻好似愛情,也好似親情,就那麼恬淡的生活在一起,相濡以沫。易受傷害而防衛心重的兩人,經過一連串的互動後,終於向對方也向自己敞開心胸,搭配魁北克的美景,看完之後好像被洗滌了。尤其是結局非常的精細動人,有種溫柔的巨大力量,是一部很誠懇也很克制的好電影。

 

 

arrow
arrow

    Spenc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