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蒙特婁旅遊3天,在街頭閒晃時偶然瞥見這張海報。

IMG_1305  

      原來,我一直誤以為這張法語標題的海報是法國版的海報,但其實是魁北克版的海報阿。而魁北克的上映日期是比照法國的10月9日,而我正好10月8日到10月10日都待在蒙特婁,簡直是天賜良機,當下真的覺得我是全世界最幸運的人了!一切冥冥中都有注定,老天就是要我再看第二次,所以我10月9日就衝到戲院看了上映第一天的首場放映。

      但是,蒙特婁是法語區,所以電影是沒有英語字幕的。不過既來之則安之,我覺得憑我在tiff.看此片的認真程度,即使沒有字幕也不用擔心看不懂(何況沈默、無對話的片段很多),而後來也證實了這點,九成以上的情節細節我都記得很清楚,笑點或對話的轉折我都還辨認得出來,所以觀影過程算很順利。

      也因為沒有字幕,我的視覺與聽覺感官放大到最極致,之前在tiff.因為要分心看字幕,所以的確看漏了很多細節,第二次觀影,Adèle Exarchopoulos的演出比我印象中的還要更好(我甚至覺得Cate Blanchett跟她比起來都黯淡遜色)!無論是臉上細微的神情,舉手投足及聲音表情真的都太出色,渾然天成。即使已經是第二次看片,我對於Adèle的表演還是很驚艷與驚喜,太深刻太精彩了!而我之前在tiff.觀影的時候是坐在戲院二樓右後方的座位(能容納1000人的戲院),所以角色臉上的細微變化或是特寫鏡頭(雖然幾乎從頭到尾都在特寫)都不甚清晰,但這次我坐在一個約100個座位的小廳後方中間的絕佳位置,再細小的變化都逃不過我的眼睛(加上沒有字幕分心),真是太幸福了!以下要談第二次的觀影心得感想,最低限度透露劇情內容,想保持觀影樂趣者,請不要再看下去了。

 

      性愛:可以能因為座位太好了,這段讓我相當震撼,非常親密、非常偷窺。Adèle的性覺醒,初嘗美好性愛,她不僅接納了Emma(身心上),更接納了自己,是第一章的重要轉折。比起交纏的軀體,我覺得兩人臉上的表情更情色,臉頰的紅暈或是汗溼的頭髮,熱烈到要把對方吃掉的吻,或是高潮後歡愉的眼淚及手指輕撫,都是那麼原始純粹而美好,不僅非常sexual更非常sexy。當然「食色性也」是本片是本片的重點,所以除了床上的性愛,關於「吃」「嘴」「手指」都是很暗喻性愛的意象,這些場面也都拍得很大膽,很官能;另外,舞蹈亦能瞬間點燃慾望,挑逗引誘的舞動與親密接觸的肢體,寂寞心靈中的一瞬之光。

 

      隔花人遠天涯近:世上最遙遠的距離,是你有了別人,我卻還愛著你,只有你。眼睛騙不了人,Adèle的眼中自始到尾只有Emma,但家庭背景、階級讓兩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差距太大,注定只能相愛不能相守。Emma頭髮的顏色象徵着愛情濃度,亦是一二章的分野。「妳為什麼哭?」「我沒有哭。」愛情中或許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一切都只是緣於寂寞。

 

      後來 我們都哭了:失戀大概是人能經歷最痛苦的事之一,Adèle在工作時佯裝堅強,人後偷偷落淚,思念的眩暈,真的太真實動人。「我對你有無盡的柔情。」Any medicine for curing hungry lovers—I wish I knew how to quit you. 第二章中最重要的轉折--在咖啡廳的分手(兩人認識與分手的地點都有精心安排),從這段開始到結尾,我真的止不住眼淚(我現在想起都還會想哭)。女為悅己者容,Adèle精心打扮,抱著挽回Emma的最後希望,卻只看到畫中映照出熱戀時期的自己,兩人美好的過去,其今昔對比。最後Adèle踽踽獨行離去的黯然落寞神情與背影,讓我真的一路哭出戲院,淚流滿面,患上lovesick。

 

      這或許是這一代最好的愛情故事,但又不只是個愛情故事。La vie的兩個意思「生活」與「人生」在Adèle頭也不回地走了之後,暫時劃下句點,卻也為故事的下一章開了頭,她的另一個旅程才正要開始。

 

      導演Abdellatif Kechiche在前幾日紐約影展的訪問中,談到此片的導演版可能會再加長40分鐘(新聞連結1 2,兩篇很好的文章,澄清了很多事情),我第一次看完此片的時候有思考過能不能剪到2個半小時,但看完第二次後,我真的覺得不該剪,應該要保持這樣的長度。我們跟著鏡頭,目睹着Adèle的喜怒哀樂,這是她的人生,她的愛情故事,如同羅蘭·巴特《戀人絮語》或是侯麥的愛情電影般叨叨絮絮,是由每一個細瑣的生活環節拼湊起來的,這也是每一個人的人生,每一個人的愛情的樣貌。而在訪問中Kechiche也談到了續集的可能性,他說他有在構想,但會不會拍就還是未定數了。這讓我不禁又想批評一下英語片名,如果真的拍了續集,那應該就是阿黛兒的人生第三章,但Blue這個標題如果加了2,除了很奇怪之外,到底是第二章還是第三章又會讓人混淆。

      我想所有天才與先知都很寂寞,Abdellatif Kechiche或許就是其中之一,他大膽地拍出這樣的愛情盛宴,姑且不論保守派陣營千夫所指,媒體的焦點也都擺在性愛場面上,或是刻意放大演員或原著漫畫作者的負面詞彙,其沮喪和無力可想而知;而兩位演員為這部片的奉獻有目共睹,不經意的抱怨被媒體渲染,應該也相當無奈。或許就因為犧牲太多,吃了太多苦,三人情感上對此片都有些矛盾,但這不僅止是Adèle的人生,亦是這三人的成長過程,這三個人共同完成的傑作,用生命淬煉出的成果真的太美麗。希望大家都能進戲院作見證。

 

IMG_1545  proxy.jpg BWkhctzCEAAfUEV.jpg-large  a_560x0 a_560x1  BWVgox2CEAAQ1nr.jpg-large  BWVgwGFCIAAFnKP.jpg-large

 

再來復習一次海報

法國版

La-vie-dAdele-affiche  

美國版

1379793407-1191362724_n  

魁北克版

1379793396-982272532_n  

 

      延伸聆聽:回聲樂團《戀人絮語》與魏如萱《泡泡》(花吃了那女孩原聲帶版),是我出電影院後腦中閃過的兩首曲子。

 

arrow
arrow

    Spenc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